面對前所未有的新變革,地方應用型高校要想有所作為,就需要準確把握自身的定位,善用比較優勢,立足特色、重點突破。做強“雙一流”地方版,必須在辦學中追求五個“眼中有”,從而實現高質量創...[詳細]
近日,華中科大同濟醫院百余位專家主動提出開通 “發熱門診” 免費在線問診功能,為廣大疑似患者及輕癥居家隔離患者提供診療咨詢服務。[詳細]
1月21日下午,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正式公示,共有2813個項目通過專家評審。其中,臨沂大學9個項目通過專家評審,數量位列全國高校77名、山東高校第5名。[詳細]
相關調查顯示,超過3/4的受訪大學生表示身邊很多人的消費并不符合自身經濟條件。在校大學生由于經濟獨立性差、理財意識淡薄,盲目攀比、過度消費、奢侈浪費等行為很容易落入“校園貸”“網貸”...[詳細]
一些大學生在網上直呼,“放假回家3天就被爸媽‘嫌棄’了”。有調查顯示,85.02%的大學生都曾有過假期被父母嘮叨的經歷。[詳細]
再也不用糾結上清華還是北大了?近日,北大清華均發布通告,兩校教務部門達成共識,決定互相開放部分本科課程且互認學分。[詳細]
《2020中國大學生健康調查報告》顯示,77%的被調查大學生在過去一年中都有過睡眠困擾,其中主要問題是睡眠不足。[詳細]
[詳細]
2019年,主打“沉浸式學習氛圍”的付費自習室悄然走紅,在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西安、天津、銀川等國內數十個城市相繼出現,目前用戶已達數十萬。[詳細]
[詳細]
2012年,還在新疆大學讀大二的侯苗苗在電商潮流的影響下,開始了網購。接下來一年半的快遞工作經歷,讓侯苗苗對快遞產生了深厚的感情。[詳細]
近日,一項針對全國864名大學生的問卷調查顯示:近五成學生每天讀書不足半小時,超四成學生每月讀書不足一本。[詳細]
有調查顯示,僅14.05%的受訪者每天使用手機時長在3小時及以下,27.88%的受訪者日均使用手機3到5小時,33.32%日均使用5到8小時,還有24.75%使用時間在8小時以上。[詳細]
1984年初,王澤霖來到河南農大,科研方向便指向了禽病防疫。和很多人不同的是,王澤霖很早就走出了一條以服務生產促教學、科研,以教學和科研提升服務能力的良性循環道路。[詳細]
今年元旦,新鄉學院請節日期間留校學生免費吃午餐。這已經是該校第8年為學生發放元旦免費午餐券[詳細]
近年來相關部門將其作為評價學科和科研績效的依據,與分配資源掛鉤,由此導致大學把ESI指標當成目標,出現了一系列功利性“應試”傾向,甚至刻意尋找指標的漏洞進行功利性“刷題”,不僅背離了...[詳細]
華中農業大學90后畢業生沈騰2013年回鄉創業,如今自己投資300多萬元,在孝昌縣建起一個夢里花園創客中心,并聯合農戶成立花木專業合作社,為2000多個農戶提供生產、銷售、物流以及人工挖苗等方...[詳細]
社會實踐被視為“第二課堂”,是全面提高大學生素質的切入點和突破口。[詳細]
[詳細]
透過《2019年中國95后洞察報告》,可以看到,95后一邊在拓展文娛領域消費的廣度和深度,另一方面他們正在構建起態度鮮明的消費理念。[詳細]
2019美國《門戶開放報告》顯示,在美高校留學的國際生連續4年超百萬。其中,中國作為美國第一大國際學生生源國的地位保持不變,2018/19學年中國學生數量達369548人,同比增長1.7%。[詳細]
[詳細]
[詳細]